4008-965-569

中资会计师事务所垄断IPO审计 “四大”份额不足4%

  经证券时报社授权,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《证券时报》信息登载业务。本页内容信息没有经过书面授权许可,不得转载、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。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() 。

  编者按:随着2009年国内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(IPO)业务的重启,一度热火朝天的IPO市场让各大券商投行赚得盆满钵满,与此同时,会计师事务所也逐步把业务重心转移到IPO审计上,并成功分享IPO盛宴。然而,在这场盛宴中,市场习惯将目光聚焦于投行,却忽略了同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。

  2012年,热度持续消减的IPO市场让不少证券公司的投行饱尝苦涩。而持有证券、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又经历了怎样的波动?

  虽然大部分时间躲在公众视野之外,会计师事务所也随着国内IPO市场的起伏悄然变化。

  随着大部分大型央企、国企完成改制上市,曾经驰名四方的四大合资会计事务所(下称:“四大”)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迅速缩水。在中小企业争相上市的情况下,中资会计师事务所却焕发生机,甚至垄断市场。

  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2012年12月18日,今年以来上市的155家A股公司,贡献4.19亿元上市审计费(以下所述审计费均包含验资费),平均每单IPO项目的审计费为270.25万元。而这一些企业的上市审计工作,由35家会计师事务所(按合并后名称统计)承揽,其上市审计费总额,只相当于同期43家投行55.06亿元承销保荐总收入的7.6%。

  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料,目前仅有54家会计师事务所取得“证券、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”,这中间还包括声名远扬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、德勤永华会计师事务所、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、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等“四大”,同时也包括本土成长起来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,如立信会计师事务所、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田间会计师事务所等等。相较中注协公布的8137家会计师事务所(含分所)来说,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谓凤毛麟角。

  “近几年证监会已经暂停批复具有证券、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,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合并进程加快,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将慢慢地减少。”曾就职于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注册会计师(CPA)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。

  从A股IPO审计项目数量上看,中资所表现十分强势,人们所熟悉的“四大”却被挤出前十之列。今年以来,A股IPO审计项目最多的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——26个,占17%的市场占有率;天健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位居第二,今年共审计18个IPO项目;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以12个IPO审计项目名列第三。此外,位居A股IPO审计项目数前十的还包括大华、天健正信、中瑞岳华、广东正中珠江、普华天健、中审国际和天职国际。今年以来,前十名会计事务所累计审计A股IPO项目106个,占比68.39%。

  从IPO审计所得收入情况去看,截至12月18日,立信、天健及天健正信分别以7245.91万元、4648.9万元及4163.55万元的收入位列前三甲。今年以来,A股IPO审计费超过千万的会计师事务所共12家,除普华永道一家合资所外,其余均为中资所。

  而今年以来A股IPO审计费不足500万元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4家,其中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仅完成飞利信一单,所得审计费43万元,创下近年来A股IPO审计费用新低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仅凭奥瑞金一单IPO就入账1294万元;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单靠怡球资源一单IPO便吸金1044万元。

  实际上,由于今年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,较去年冷清不少的IPO市场不仅让投行饱尝苦涩,也让会计师事务所此类收入一下子就下降。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1年A股共计275家公司上市,累计贡献7.09亿元审计费,平均每单的审计费为257.88万元。以立信为例,去年该所接单共计37家,远超于今年的26家。

  据Wind数据统计,今年“四大”仅完成6单A股IPO项目,仅占3.87%的市场占有率,不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四分之一。其中,普华永道凭借广汽集团、中国交建2单IPO项目成功揽入1542万元审计费;德勤和永安华明今年分别揽入审计费689.9万元(3个项目)和593.78万元(1个项目)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毕马威今年暂无A股IPO项目入袋。据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,毕马威仅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成功完成4单IPO项目,分别是中国北车、科伦药业、光大银行、坚瑞消防,累计获得审计费1.12亿元。

  “‘四大’通常只做大集团、央企等项目,如同投行中的中金。”中瑞岳华深圳分所某负责人说,由于“四大”收费相比来说较高,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。

  而一位不愿具名的普华永道CPA称,“四大”定位不同于中资所,其审计业务主要以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企业为主,在A股市场则偏好于央企、大型国企,很少参与中小项目。

  然而,随着国内大部分央企、大型国企已完成改制上市,曾凭借大项目赚得盆满钵满的“四大”也陷入尴尬。“在中小项目大行其道之时,‘四大’如果不放下身段,那就只能被边缘化。”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CPA坦言。

  “一方面是国内中小企业质量良莠不齐,‘四大’认为审计风险过高,不愿意做;另一方面,‘四大’繁杂的审计程序及高昂的收费让不少发行人难以接受。”普华永道一位已转行的审计经理说。

  业内一致认为,“四大”高昂的审计费,是其无法在A股市场获得青睐的最重要原因。

  事实上,近两年“四大”在国内的业务收入占行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。据中注协公布的2012年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显示,“四大”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41.19%下降至2011年的36.18%,而且它们的收入增长率也低于行业总收入增长率。

  “IPO审计项目来源较多,也很复杂,主要与前期市场积累及品牌效应有关。”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一位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CPA表示,审计是长期行为,很多IPO项目都是通过长期培育出来的。

  证券时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,会计师事务所获取IPO项目的途径最重要的包含两种,一是合伙人亲自拉项目;二是依靠一些合作伙伴关系较为密切的券商投行、PE(股权投资)等机构的推荐。

  “通常我们会找和自己关系较好、合作较为密切、沟通比较顺畅的券商投行合作,这样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。”一名不愿具名的CPA说,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,有时投行给会计所介绍项目,但也不排除会计所给投行介绍项目的情况,“不过,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拟上市公司”。

  某创业板公司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上市前投行确实向他们介绍过一家国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,但在比较之后,他们还是选了另一家性价比相比来说较高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。“以前跟他有过合作,与里面多位审计师都认识,相对知根知底。”

  各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流程并无大异。“现在监管层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为降低审计风险,会计师事务所均认真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拟上市公司做审计,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激进者。”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前审计员称。

  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,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发行人的合作意向后,会先找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发行人的相关资产做评估,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公司风控部门审核决策后,再决定是不是接手该项目。

  “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会直接派审计员到项目现场做出详细的调查,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出具相关报告,再由合伙人商议决定是不是承接该项目。”上述前审计员说。